光伏制造新景象:每 12 秒下线一组件,AI 成生产核心大脑
在全球光伏领域,隆基绿能嘉兴基地作为唯一的 “灯塔工厂”,生动地展现了智能制造给光伏行业带来的变革。
这座自动化率高达 90% 以上的工厂,拥有 51 条智能化生产线。每 12 秒,就有一块完整的光伏组件下线。隆基绿能嘉兴基地灯塔工厂通过实施三十多项数字化用例,让 AI 成为生产管理的核心,实现了产品品质可靠性大幅提升,生产交付周期显著缩短,基地整体单位能耗有效降低。
走进隆基绿能嘉兴基地一期工厂,在无尘车间里,各种机械臂有序运作,工人身影寥寥。自动引导搬运车如 “小巧精灵” 般,背着数倍于自身大小的生产物料灵活穿梭。
在生产车间一侧的数字化运营管理中心,数字大屏实时呈现工厂运营管理的各项数据,包括订单交付、生产进度、产品质量、设备运行、人力状况、能耗及安全等。
“隆基绿能嘉兴基地主要生产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,产能超 35GW。每 12 秒下线一块光伏组件,且包含四道检测程序。” 基地智能化项目负责人杜国祥介绍道。
光伏组件生产曾面临电池片隐裂难察觉、传统条码追溯不佳的难题。如今,嘉兴基地创新运用 AI 精准追溯技术,每 18 秒就能判断出 12 串组件是否有缺陷,并能精准追溯缺陷产生的流水线和机台。发现异常后,AI 快速生成解决方案发送给质检人员,若质检人员给出新方案,也会被 AI 学习存储。
这只是隆基绿能嘉兴基地数字化、智能化的一个片段。在这里,大规模采用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等新技术,成功实施了包括机器视觉赋能的柔性自动化、AI 赋能的全流程检测及追溯、订单生产交付周期智慧管理、AI 算法赋能的电池资源匹配及动态纠偏、智能人力管理等五大核心 “黑科技”。
隆基绿能副总裁张海濛表示:“我们的革新重构了生产关系,让 AI 智能成为生产管理的大脑,基于大数据模型不断自主革新,实现真正的智造升级自驱力。”
近年来,光伏行业作为我国经济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,产量和装机规模全球领先。在当前供需错配、竞争加剧的情况下,技术升级和降本增效至关重要,数智化深度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向。
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指出,智能化技术应用使我国多晶硅、电池和组件的人均产出率大幅增长。智能化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,还促进了光伏与半导体产业、数字化技术的融合。
今年 7 月,工信部发布的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(2024 年本)》(征求意见稿)鼓励企业将自动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及绿色化贯穿各个环节,开展智能制造,提升本质安全水平,降低成本,缩短生产周期,提高效率,降低不良品率,提高能源利用率。
业内人士认为,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数字化、智能化将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新引擎,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,带来新的增长机遇。
声明: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